農(nóng)民日報社主辦

首頁 非遺鎏金 詳情

儀式感中盡興過端午

  • 來源:農(nóng)民日報
  • 編輯:陳銀銀
  • 作者:崔現(xiàn)芳
  • 2024-06-20 17:23:27

“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?!庇浀眯r候過端午,清早醒來,就能看到自家門楣間插著一束艾葉菖蒲,父母忙著浸糯米、洗粽葉、包粽子,祖母會給我佩戴裹著藥草的香包,還會在我的辮子上簪一朵火紅的石榴花。多年過去,每到端午,那粽子的清香、艾草的芬芳、榴花的明艷就會縈繞心頭。

  防病除疫、紀念屈原、團圓孝親……端午節(jié)在歷史長河中一路采擷、糅合種種民俗,傳承發(fā)展至今。這些文化內(nèi)涵豐富的端午習俗,賦予生活儀式感,也潛移默化地將關(guān)愛生命、愛國憂民、重視家庭、追求團結(jié)等價值觀念根植人心。

  “端午臨中夏,時清日復長?!惫湃苏J為,五月是“陰陽爭,死生分”的月份。農(nóng)歷五月是夏至所在之月,日照時間很長,高溫高濕、毒蟲滋生、瘟瘴易發(fā),正是“禳災逐疫”的關(guān)鍵期。由此衍生出的吃粽子、賽龍舟、懸艾蒿菖蒲、沐蘭湯浴、佩戴香囊、飲雄黃酒、取午時水、掛鐘馗像、焚蒼術(shù)等習俗成為端午特色,寄托著人們驅(qū)邪避疫、清平安康、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。

  “節(jié)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?!鼻乐毙小ⅹ毩⒉灰兄?,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之志,以及對國家、民族那種萬劫不移的忠貞之行,震撼了整個民族的心靈。古往今來,不僅為代代中華兒女所追憶傳頌,亦交織為文人墨客心間的懷古之思,成就了端午節(jié)獨特的“詩性”。那是“屈平辭賦懸日月,楚王臺榭空山丘”的崇敬,是“至今滄江上,投飯救饑渴”的惦念,是“國亡身殞今何有,只留離騷在世間”的哀思,更是“千古獨醒魂在否,無處問,有誰招”的叩問……

  魏晉南北朝時期,人們將食粽、龍舟競渡和屈原聯(lián)系起來,對端午節(jié)俗進行新的詮釋。

  南朝梁吳均《續(xù)齊諧記》載:“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,楚人哀之,每至此日,竹筒貯米投水祭之……可以楝樹葉塞其上,以五彩絲約之,此二物蛟龍所憚也?!倍宋?,粽子是少不了的主角。曾經(jīng)逢節(jié)必有的“咸甜之爭”,在今天的年輕人對儀式感的追求中更顯包容?!翱甥}可甜”的餡料之外,楊枝甘露粽、芋泥咖啡粽、榴蓮芝士粽、奶黃軟心粽、佛跳墻粽、冰激凌粽……如今的端午節(jié)正在上演萬物皆可“粽”。

  龍舟競渡也是端午一景?!肚G楚歲時記》載:“五月五日競渡,俗為屈原投汨羅日,傷其死所,并命舟楫以拯之……州將及土人悉臨水而觀之?!痹破飓C獵、鼓聲喧天,一艘艘龍舟劈波斬浪、競速沖刺,人們在奮楫爭先的氛圍中,體悟同舟共濟、奮勇爭先的精神。

  “端午比年大,女兒回娘家。”已嫁女子帶著丈夫和孩子回娘家過端午,是端午節(jié)的另一項重要習俗,民間稱之為“躲端陽”。俗以五月五日為“惡月惡日”,諸事多需避忌,因而父母要接女兒歸家躲避“惡日”。在湖北秭歸縣,端午甚至比過年還隆重,這天,女兒歸寧,娘家父母會準備豐盛的酒菜,邀親朋團聚,還會請來當?shù)厮嚾诉M行舞獅子、耍龍燈、跳花鼓舞等表演,盡情盡興過端陽。

  端午習俗綿延千年,歷久彌新?!鞍莼ㄊD惆俣静磺帧?、端午禮盒開啟國潮風尚、端午民俗游亮點紛呈……如今,追求創(chuàng)意和松弛感的年輕人,正在把傳統(tǒng)的端午節(jié)玩出新花樣。

  端午節(jié),是歲月的陳釀,也是沉淀著厚厚文化土層的歷史河床。她蘊藏著中華民族的集體意識,描繪著中華文化的共同底色,也塑造著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。

作者:崔現(xiàn)芳


相關(guān)新聞
左側(cè)固定廣告
關(guān)于我們 版權(quán)聲明 廣告服務 聯(lián)系方式

服務郵箱:agricn@126.com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395205
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502040354號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8 京ICP證05068373號

農(nóng)民日報社主辦,中國農(nóng)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,禁止使用

Copyright?2019-2024 by farmer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
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观看不卡,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,九九热爱视频精品99久免费,韩国精品一区一区一区 www.sucaiwu.net